材料上涨动力电池企业利润承压,专家预测锂价明年回落
CEO王瑀认为,材料承压原材料供应短缺是上涨计划性问题,需要整车、动力电池电池企业、企业上游材料以及资源端要做好未来协同。利润锂
动力电池需求增加的预测同时,上游原材料价格飙涨,明年这令不少电池企业承压,回落如何稳定上游供应亟待思考。材料承压
“去年下半年以来,上涨材料涨价非常厉害,动力电池我们的企业成本压力非常大。”北京卫蓝董事长兼总经理俞会根近日在动力电池大会-“云上宜宾”会议上表示。利润锂
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,预测动力电池企业虽然销量增加但利润有所下降。明年2021年,、、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均实现了营收增长,但净利润有所下降。发布的一份研报显示,即便是规模大、议价能力强的头部电池企业,其长单锁价、原材料锁定能力优势也无法匹配原材料涨价速度。而以动力电池材料中的碳酸锂为例,相较于2021年初,目前价格已上涨近10倍。虽然5月曾出现小幅回落,但仍处于高位。
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,从锂资源角度看,发展锂电池产业是没有问题的,国内锂资源探明储量在不断增加。“我们现在的锂资源可采储量,轿车能做到30亿辆车,中国估计到2040年、2045年大概就是3亿辆新能源轿车。而且到了一定程度,材料就可以开始循环,我们估计在2050年应该有一半的材料都是循环来的。”欧阳明高表示。
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有两方面原因,一是动力电池需求量大幅增加,行业出现供需错配问题。二是部分企业出于恐慌的心态去锁定产能,中间存在炒作行为。
孚能科技CEO王瑀认为,原材料供应短缺是计划性问题,需要整车、电池企业、上游材料以及资源端要做好未来协同。他举例称,2021年将未来10年每年的需求量给到了上游供应商,上游供应商再传达给它们的上游客户,但大部分供应商不相信这些需求是真实的,最终导致合同无法落实,最终导致电池企业成为了受害者。
而为了保证原材料的供应,今年以来,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加快在上游领域的布局,抢矿的现象不断上演。今年5月份,中创新航与达成战略合作协议、碳酸锂供应框架协议,则分别与和联手。6月1日,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经与6座非洲锂矿矿山达成收购意向。据测算,这六座矿山中氧化锂品位2.5%的矿石量达到2500万吨以上,折算为碳酸锂可达100万吨,将能满足比亚迪未来10年锂电池需求。作为动力电池领域的老大,出手更为阔绰,目前对外投资、自建锂矿多个项目。
“很多下游企业为了供应纷纷用买买买的手段去投资上游,这种方式是不得已的。从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来说,不能完全单一依靠下游投资的手段去圈资源,国家层面对上游扩产已经开始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布局,也在国际合作方面与海外建立更加紧密的双边合作,希望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看到原材料价格稳中有降。”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郑翔表示,现在尽可能在其他环节降低成本,包括智能制造、人力成本等,比如单GWh的生产成本已经下降了30%,人力成本也下降了至少25%。而原材料成本涨幅太大,在电池成本中占了70%—80%,所以即便在其他环节降低了成本,但空间很有限,希望能够进一步控制上游原材料的价格。
俞会根表示,希望能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,跟原材料供应商或者头部合作伙伴进行合作,这样能够保质保量的供应。此外,电池的标准化非常重要,目前来看难度较大,但固态电池做标准化要容易得多。
“如果不是疫情因素,锂价已经呈现下降的态势,原来预测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开始回落。疫情导致电池企业生产暂时下降,随着5月、6月生产恢复,原材料价格大趋势肯定是下降。矿业的开发已经非常充分了,本身就是周期性行业,当需求突然增加的时候价格肯定就会迅速上涨,但一定会回落。”董事长白厚善表示,预计明年金属镍供应量会超过40万吨,镍价会迅速从现在的2万多美金/吨,下降到明年的1.5万美金/吨以下。
本文地址:http://flash.zenduder.com/html/690d86898441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