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日1500亿泡泡玛特崩了:“印钞机”变“韭菜收割机”
炒股就看,印钞机权威,昔日专业,亿泡及时,泡玛全面,特崩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变韭
来源: 德林社
“这公司股价是菜收奔着十八层地狱去了!垂直砸下去了!割机”昔日的印钞机1500巨头泡泡玛特,走上刷历史新低的昔日路上,已经成为股民吐槽的亿泡对象。
7月18日,泡玛泡泡玛特低开低走,特崩盘中跌超11%,变韭最低21.1港元,菜收继续刷新历史新低。截止发稿,泡泡玛特报价21.15港元,跌17.38%,总市值295.6亿港元。
最近3个交易日,泡泡玛特连续大跌,7月14日跌5.84%,7月15日跌9.22%,7月18日,泡泡玛特又大跌17%。
股价下跌背后,是泡泡玛特半年报业绩预计下滑。
7月15日,泡泡玛特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,预计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30%,但溢利(归母净利润)同比减少不高于35%。
泡泡玛特董事会认为,业绩波动主要与疫情反复、疫情影响客流量及消费者消费意欲减弱、前期业务扩张导致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等因素有关。
值得注意的是,泡泡玛特的下跌,不是这几天的事情,而是长时间的低迷。
2021年2月17日,泡泡玛特曾创下107港元高价,总市值1500亿港元左右。一年半时间,泡泡玛特震荡下跌,股价距高点跌去80%左右,总市值跌去1200亿港元左右。
短期下跌如果是业绩利空,长期下跌又有什么原因?
资料显示,泡泡玛特是国内知名潮玩盲盒公司,2010年以潮流百货起家,2016年开始售卖潮玩盲盒,目前转型为覆盖潮玩全产业链(IP运营、OEM生产、消费者触达、潮玩推广)品牌商。
业绩来看,2019至2021年,泡泡玛特营收从16.83亿元增长到44.91亿元,归母净利润从4.51亿元增长到8.54亿元。同期,泡泡玛特销售毛利率分别是64.77%、63.42%、61.43%。
2020年12月11日,泡泡玛特在港股上市,发行价38.5港元,成为“盲盒第一股”。上市首日高开超100%,报77.1港元/股,市值超1000亿港元。
之后两个月时间,泡泡玛特股价涨到107.6港元,总市值1500亿港元左右。
泡泡玛特上市后股价暴涨,造富效应强大,有媒体戏称其是“印钞机”。然而如今,泡泡玛特“印钞机”褪色,成了“韭菜收割机”。
泡泡玛特怎么了?市面上讨论最多的是对其估值的质疑。据媒体报道,上市首日,泡泡玛特的市盈率就高达186倍。股价高点,泡泡玛特市盈率高达280倍。
有观点表示,“这不是因为确定性溢价,而是把未来的预期打得太足了。你想想,公司盈利不过几亿,市值能到千亿,这不是泡泡是什么?”
市盈率是指股票每股市价与每股盈利比率,通常用于评估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。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,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就具有泡沫,价值被高估。
盲盒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,泡泡玛特作为“盲盒第一股”,在港股市场上并没有合适的对标标的,因而上市之初,市场给与了极高的估值。
上百倍的估值贵吗?据界面新闻报道,“盲盒”经济鼻祖日本万代公司估值历史高位为36倍市盈率,相比之下,泡泡玛特估值不低。
除了估值,泡泡玛特产品的问题也被质疑。在黑猫投诉平台,泡泡玛特有8800条投诉信息,投诉问题包括商品有质量问题商家不给换货、专员态度蛮横、虚假宣传等。
不过,从市占率来看,泡泡玛特取得一定成果。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,泡泡玛特在国内潮玩市场的市占率由2019年的8.5%提升至2021年的13.6%。
泡泡玛特市场越来越大,过去几年业绩增速也不低,不过百倍的市盈率,吓退了不少投资者。
最近,泡泡玛特公布半年报净利润下滑后,跌幅更加明显。最近3个交易日,泡泡玛特连续大跌,跌幅高达28%。
对于泡泡玛特业绩下滑和未来的估值,机构们如何看待?
近日,瑞信发布研究报告称,维持泡泡玛特“跑赢大市”评级,将2022-24年盈利预测下调27%/21%/17%,目标价由55港元下调至43.7港元。
大摩发布研究报告称,维持泡泡玛特“增持”评级,但降低近期预测。明年目标市盈率由37倍降至35倍,目标价由55港元降至36港元。
另外,和,分别维持泡泡玛特“增持”、“买入”评级,其中浙商证券看好泡泡玛特出海前景并打开成长天花板。
昔日1500亿港元市值,如今仅剩下295亿港元,泡泡玛特从“印钞机”变成“韭菜收割机”,随着市占率的扩大,泡泡玛特还能复制昔日的辉煌吗?
相关文章:
- 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将获得特朗普财务记录
- 什么意图?麦卡锡宣称若当选众议长,将成立“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”
- 为何对中国芯片行业进行最大单笔投资?大众软件公司全球CEO回应
- 交通运输部印发《道路运输电子证照运行服务规范(试行)》
- 逾7亿元资产遭查封冻结拒绝披露 ST星源八名董监高被警告及罚款
- 我国森林、草原、湿地生态空间生态产品总价值量为每年28.58万亿元
- 董事长丛中不再“一肩挑”,陶志军新任中航证券总经理
- 香港金管局报告:稳定币的波动性或会蔓延到传统金融领域
- 5G用户“盘子”扩至10.34亿,运营商to B业务抓风口
- 凯丰投资吴星:在跨市场策略上,国内资产优于海外,有色金属投资逻辑各不同……